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续:如何选择APS-1业务分析------
4、生产过程的衡量和冲突
既然生产过程是“做买卖”的过程,即首先是实现销售【卖】,然后依据销售【卖】的需求,确定【买】和【做】。
一般在信息系统中【买】和【做】由ERP(企业资源计划)中的MRP(物料需求计划)中实现。当然,ERP的MRP运算,仅仅可以产生车间级的工单,而不是工序级的工单。同时也产生了采购订单和委外订单。ERP的MRP产生的采购订单、委外订单实现了内部车间级的工单与供应商之间的需求关系,并直接与销售订单关联(通过BOM分解),构建起了完整的独立需求(销售)与相关需求(车间级工单、采购订单、委外订单)的系统,同时还构建了厂内的车间级工单、采购订单、委外订单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了内外部需求的统一(所以说,ERP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
【卖】必须要通过【买】和【做】来实现,最终必须体现在【做】,而【做】需要实现两个目标:
第一,客户角度:客户服务的最优化
服务最优化,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业务模式描述:
A、MTO(订单式)业务场景,可以通过准交率和交货周期的达成率来描述。准交率越高、交货周期越多,表示客户服务水平越高。
B、MTS(备库式)业务场景,可以通过缺货率和补货周期的达成率来描述。缺货率月底、补货舟曲越短,表示客户服务水平越高。
第二,工厂角度:资源效率最优化
资源效率的最优化,可以通过流动资产效率和固定资产效率两个维度来描述:
A、固定资产效率,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有效产出率来描述。固定资产有效产出率=有效产出/固定资产(可以是净资产,也可以是总资产)。有效产出=销售额-BOM成本。
B、流动资产效率,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可以用一个简易的公司获得:库存周转率=当月出运额/当月总库存(采购单价计算,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
对比第一、第二两个指标,我们会马上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冲突:
冲突1:高生产效率与高库存周转率之间的矛盾。高的生产效率需要大批量、连续不断低生产,需要高的库存保障。而高库存周转率需要小的加工批量和转移批量,需要快速切换品种,自然效率会受到影响。
冲突2:高准交率和短交期之间的冲突。高的准交率自然需要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保障,但是短的交货周期意味着响应客户时间变短,管理的难度加大。
冲突3:高准交率与高效率的矛盾。高的准交率意味着,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交期)为考量点,必须牺牲作业效率来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但是,高效率又不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集批来提高效率。
冲突4:短交期与高库存周转率的冲突。短的交期,自然需要用高的库存来做缓冲,而低的库存状态下,实现短交期则缓冲变小,难度极大。
5、冲突解决的利器 -- APS高级计划和排程
以MTO(订单式)业务场景为例,要做到以下生产的运行状态:
1)准交率高
2)交货周期
3)有效产出最高
4)库存周转率高
以传统的模式:ERP或MRP的车间级工单(颗粒度)、Excel进行车间级工单非优化方式来控制生产过程(投放)很难满足的,所有必须要用APS高级计划和排程软件进行工序级工单、全工厂统一、基于DBR的实时、优化投放才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