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也是每个学校进行制造类专业招生的一个宣传亮点。
虽然关于制造的先进模式其实已经发展和提出了很多。但之前的也没有开设所谓的CIMS工程专业、精益生产工程专业、快速响应制造工程专业等等。其实制造向先进制造发展,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上面所提的一些先进制造模式,其实在标准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和培养模式当中也是逐步的发展和具有体现的。
也许目前的天下大势发展趋势是逐步的在面向大工科方向来迈进,智能制造专业的设置,其实可能也只是一定时期内的过渡与中间产物。在此之前我们渐变的味道其实还是挺强烈的。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在很久以前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时候,其实就分类了机械夹具和机电控制两个方面,由老师指定或者学生自由选择。
但是,现在特意的将”智能”突出出来,开设智能制造专业,这一定是建立在一个更加重要程度之上的认知的,这就有一点从量变到质变的味道了。但说实话,这种质变的火候其实并不是那么充分。
智能制造专业与那些自动化或者计算机等专业是不一样的,那些专业其实都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内有足够的独立而深入的增量,虽然很多也是为制造来提供支持的,但是是超脱于制造的,而成为不同的专业和学科。
假如”智能”可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专业乃至学科立足的话,那可能也就不会叫智能制造了,而是直接叫智能科学与工程了,是完全独立于制造之外的一种三层了。
所以现在提智能制造工程这个专业名字,其实就决定了,他必定是扎根于制造本身,是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智能方面的一些内容的。反过来说,脱离了制造,将一文不值。
智能制造的制造与机械制造的制造是相同的吗?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种差别可能很大。智能制造可不仅仅是机械制造。比如还有电子制造,还有服装的这种生产等等,也不仅仅是离散制造,甚至可能也包括流程制造。智能制造的目的是在制造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其实对于制造的深层次的把握,尤其对于制造机理的认识与把握,其实是要求很高的,否则基于制造本身所谈的智能化将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智能制造工程更加适合研究生方向而不是本科生)。
目前来说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很多都是设立在机械学院或者说机械制造波及或势力范围内,这是对的,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同样的,即使是对于机械制造,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当中的制造知识的范围和深度,至少不应该低于机械制造专业中的范围和深度,或者必须在面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制造类课程进行相当程度的改造,才能够支持这个专业的发展。但不管怎么说,任何的弱化都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一层想要论述的思想是:智能制造其实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结果,涉及到机械或者电子等各种类型的制造、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管理等等。如果寄希望于一个专业能够把所有东西都融合起来,在一个本科4年的时间范围内,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必须一定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个人认为,应该注意的一个策略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某种专业必定单一出口的局面,应该从更广泛的大工科的视角来看待这种专业的培养模式。在制造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应该划分面向与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管理等深度融合并迈向智能化的不同的且有区分度的方向群的发展策略。从而形成不是一个单一出口口径,而是一个多方向并举的体系化出口口径。(就如同前文提到的课程设计当中区分为机械夹具和机电控制两个方向一样)。从而实现围绕着制造相关的其他学科能够在智能这个旗帜下面有机地融合起来,其实也是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发展,为大工科发展趋势增加一朵过程性乃至过渡性的量变之花。
总结来说。(1)假如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弱化了制造。将失掉这个专业的立业根本。(2)假如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过于强调技术经济管理,或者自动化控制,或者计算机软件等等,其实都是挂一漏万,因为如果这么做,还不如在其他的学科专业里面自然而然发展呢,其本质上变成了打着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旗号,其实是另外一个专业的而已,虽然有一定的延伸与扩展,但已经丢失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本身应该有的味道了。
作者信息:王爱民,工作于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长期从事APS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欢迎关注。
欢迎交流讨论,探讨合作。
微信号:TimePatient